如今,始建于1933年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魁星阁”古建筑群修缮一新,市民在参观时又能一窥这一清代风格的民间传统公共建筑。
2022年7月,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魁星阁”古建筑群抢修工作因故受阻,相关工作停滞数月,因雨水侵蚀且严冬将至,抢修工作刻不容缓。区委政法委公职律师吴焰、李世锋了解这一情况后,依托“公职律师+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协同区人民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
之后,吴焰、李世锋全程参与案件走访调查、研判会商、检察听证等环节,并出具公职律师法律意见书,建议雪堰镇政府和相关单位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对“魁星阁”古建筑群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后该法律意见书内容被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吸纳,该院向相关单位发出了检察建议书,为“魁星阁”古建筑群修复排除了阻碍。
这是常州充分发挥公职律师行业和专业双重优势的探索之一。今年以来,常州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全市400余名公职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等,让公职律师成为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支“生力军”。
2022年11月,常州市在武进区先行试点,武进区委政法委分别与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启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公职律师+法律援助”试点工作,探索公职律师以公益诉讼志愿者身份参与公益诉讼、公职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咨询宣传等工作机制。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公职律师已成功办理雪堰镇“魁星阁”古建筑修复、湟里镇古桥保护等多起公益诉讼案件;接待群众咨询42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6起,4名公职律师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今年6月,常州市司法局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印发〈常州市“公益诉讼+公职律师”协作机制〉的通知》,在线索提供、案件办理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和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制度优势,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依法行政、服务保障民生等领域进行融合创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9名来自各行业机关的公职律师成为公益诉讼志愿者。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工作中,公职律师可以以法律援助志愿者身份接受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以公益诉讼志愿者身份参与公益诉讼,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线索提供、取证协作、法律咨询等活动,向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专业意见;可以面向妇女儿童、残疾人、退伍军人等对劳动、医保、维权等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和服务;对于有代表委员身份的公职律师而言,将公职律师工作中发现的社会问题转化为议案提案,助力参政议政,是“公职律师+公益诉讼”的更高维度。
据介绍,市司法局还正在与工会、残联、团市委、妇联等对接,拟将公职律师纳入律师服务库,发挥公职律师在本行业的专业优势,以及对本条线政策法规和发展方向的掌握能力,让公职律师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在办理专业类案和服务方面开花结果。
此前,常州市金坛区政协委员、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公职律师周睿人结合该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违法投放外来物种案,以《关于发挥公益诉讼作用,促进全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为题,向金坛区政协提出了提案,得到重视和采纳。之后,该区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规范放生公益宣传活动,签署了长荡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协议,为接下来的长荡湖生态环境修复及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打牢了基础。
“公职律师既有运用法律的能力,也有专业优势,两者结合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庾爱民告诉记者,通过组织和规范公职律师参与公益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出各行各业公职律师的专业特长和公益属性,全方位、多角度参与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为全市党政机关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提供有力法治支撑,也是对公职律师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专业服务的有效探索。
8月4日,常州市武进区公职律师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职律师的服务管理工作,建立统筹调配机制,为全区公职律师搭建了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公职律师+公益诉讼”走深走实。
庾爱民告诉记者,常州将以武进区为试点,持续擦亮“公职律师+公益诉讼”法治实践品牌,激活公职律师履职“生态圈”,让公职律师在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安全保护、维护公共利益、维护残疾人等群体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尚鑫】
必一运动·(B体育 - Bsports)官方网站!